近期,缅甸遭遇了一场震撼人心的7.9级地震,灾情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中,一个由中国团队紧急研发的中缅英三语互译系统,成为了救援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助力。
据央视新闻的相关报道,地震发生后,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迅速响应,引入了由DeepSeek技术支持、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这一系统从立项到完成,仅用了短短七个小时,展现了中国团队在紧急情况下的高效与专业能力。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00名缅甸用户持续使用该平台,标志着中国的大模型技术在国际救援领域的首次成功应用。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这一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急管理部等多个部委共同指导成立的公益联盟组织,在此次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团体的核心任务,是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重要工作中,克服语言障碍,提供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手语、盲文及外国语言文字在内的全方位语言服务。此次中缅英互译系统的成功应用,正是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实战能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在此次缅甸地震救援行动中,中国团队不仅展现了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中缅英互译系统的及时引入,有效促进了救援信息的快速传递,为被困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也为国际救援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随着国际社会对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日益重视,中国的大模型技术及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无疑将为未来的国际救援行动提供更多可能,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